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降价预期有多大?|界面新闻

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降价预期有多大?|界面新闻

bgc 2024-11-06 指点迷津 158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人工耳蜗集采即将开始。

10月28日,据央视新闻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将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开展集采 。

根据通知,10月28日起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其中,人工耳蜗类相关耗材登记产品范围包括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 ,包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

早在一个月前,9月10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曾表态称 ,医保部门将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对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

人工耳蜗是指一种改善听力的电子装置,能够绕过耳朵的受损部位 ,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听觉神经,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

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	,降价预期有多大?|界面新闻

集采有助于提升人工耳蜗渗透率 ,有望通过降低价格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使更多听力损失患者受益。

高昂的费用是当前人工耳蜗普及的主要障碍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国产人工耳蜗售价约7万至14万元 ,而进口产品价格约10万至30万元。

这也导致国内人工耳蜗的渗透率极低。据上海证劵,中国是全球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 ,但人工耳蜗的国内渗透率仅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 。据中国残联数据,截至2023年 ,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约10万例。

人工耳蜗价格高企的原因在于其技术复杂和对原材料的依赖。

其一,人工耳蜗体积小巧,但集成了复杂的电子电路、语言处理器 、植入电极和数字编码器等核心元件 。尤其是声调识别技术仍是全球难题 ,特别是对汉语声调的识别更是目前技术攻关的重点 。

其二,人工耳蜗所需的高端材料大多依赖美国、澳大利亚和奥地利等国供应,国内企业面临着原材料进口依赖的问题 ,限制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优化。

因此 ,市场仍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人工耳蜗市场的前三大品牌占有率达90%以上 ,分别为澳大利亚的科利耳(55%)、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20%)和奥地利的MED-EL(20%) 。

三大外资品牌的产品均已进入中国市场,拥有明显的市场垄断地位。据智研咨询,截至2022年 ,我国人工耳蜗安装实际需求近1.7万套,其中进口量占比近7成。  

集采落地推行后,国内头部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中脱颖而出 ,逐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

目前,国内主要有3家企业能生产人工耳蜗,分别为诺尔康 、力声特、弘鼎康。

诺尔康正处于IPO阶段。证监会官网2023年披露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X诺尔康”)IPO上市辅导验收,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派出机构为浙江证监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诺尔康作为中国第一家规模性上市销售人工耳蜗的企业 ,目前已占到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

力声特隶属于上市公司海南海药,营收和利润逐年提升。据海南海药历年年报数据,2020年至2023年 ,力声特实现营收6974.02万元、8038.52万元和1.34亿元,实现净利润-124.14万元 、9,59.24万元和1588.08万元 。

弘鼎康则在康芝药业旗下。2015年,康芝药业以投前估值2亿元投资3750万元 ,取得弘鼎康控股股东北京恒卓科技增资后的15%股权。此后,康芝药业再次增资 。截至目前,康芝药业持有北京恒卓科技27.43%的股份 。

人工耳蜗产业链的上游国内企业如美好医疗也从中受益。例如 ,耳蜗植入组件已成为美好医疗的主要业绩来源之一。据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人工植入耳蜗组件贡献6463.56万元 ,同比增长12.08% 。

但整体来看,中国医疗设备生产商仍然依赖进口核心元器件。据头豹研究院,医疗设备用到的国产半导体器件占总体中国医疗半导体采购量的4%-5%左右;各类核心半导体零部件基本依靠外购 ,然后整机集成。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新蔡人才网-新蔡招聘网-新蔡人才网,本文标题:《人工耳蜗将纳入国家集采,降价预期有多大?|界面新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